1.回顧了科技發展對城市空間的影響,以展望未來城市空間的發展場景
本研究報告梳理了工業革命以來,顛覆性科技發展對城市空間的宏中微觀影響,以及對理想城市模型的引導性作用,進而得出城市發展的規律特征,為本報告聚焦當下技術發展的前沿趨勢,展望近未來城市空間情景提供基礎。
2.梳理當代對城市空間正在或可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新興技術,總結技術驅動下未來城市空間的主要趨勢
本研究報告從技術供給和人類需求角度探索未來城市空間變化的驅動力。整理新興技術在不同層級對空間的影響。並基於“技術驅動-產品服務迭代-空間轉型”的傳導鏈,討論新興技術對城市空間的重構與轉型,最終凝練成八個主要趨勢判斷。
3.展望未來城市間、城市內部功能空間和設施可能發展的場景及其正負外部性,以引發更深入的討論與研究
本研究報告總結區域層麵的等級、規模、聯係的發展趨勢,探索未來城市居住、辦公、交通、休閑空間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在技術驅動下的發展趨勢,總結其正負外部性,並對新現象、新技術對城市碳排放的影響路徑和效益進行探討,旨在引發更深入的對未來城市空間的相關討論與研究。
4. 整理豐富的設計、建設及運營案例,展示多種可能性的未來城市空間創造實踐
本研究報告通過豐富的案例積累和係統的整理,充分展示不同創造主體針對未來城市空間場景的想象與實踐,為了解目前多學科對未來城市空間研究的最新進展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以激發更多元的深入思考與研究。
附件:清華與騰訊聯合發布“WeSpace 2.0·未來城市空間 2.0”展望近未來城市空間場景
城市大腦是智慧城市建設結合的產物,評估模型通過城市大腦的統一規劃範圍確定年齡段,評估值換算成年齡增量後從而形成城市大腦的發育年齡
基於互聯網大腦模型形成1+2+N城市大腦建設框架為智慧城市產生智慧提供了一種可行且關鍵的技術解決方案,為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等領域的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性指導意見
對數字神經元映射的城市大腦關聯對象類型進行劃分,要求劃分的類型相互之間有明確的區分特征,多個數字神經元在協同工作時在功能上的相互管轄關係
魯數字〔2022〕24號;配備電子門禁等感知設備,實現對圖書館出入口人員流量的監測,自動標記和閾值報警,輔助圖書館管理人員對人流量進行分析管理
通過大眾媒體及網站,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應用等自有數字文化平台,開展群眾文化宣傳推廣,及時在線發布各類培訓,文化活動等宣傳推介信息和相關新聞報道
實現整個美術館內無線網絡全覆蓋,支持手機,電腦,平板等移動終端以無線方式連接上網,能夠承載館內各類數據存儲、運算和展示等業務
通過雲展廳,虛擬展廳等方式,實現館內實體展覽的在線虛擬展覽服務,實現觀眾與展示內容的交互,為公眾提供沉浸式,立體化參觀體驗
配備防火,災害監測設備,實現有效的火災防範,地質災害監測以及自動報警 在危險地段,實現安全提示,自動報警等,實現事故現場的遠程監測和事故處理
魯數字〔2022〕25號;建設智慧停車係統,提供空餘車位查詢,車位預定,車牌識別,停車導航,反向尋車,自助繳費等智能停車服務,配備自助售貨機、無人商店等設施
魯數字〔2022〕26號;接收公交車輛數據和更新電子站牌數據,實現電子站牌的數據傳輸,監測,信息發布,遠程維護等功能的管理與服務係統
魯數字〔2022〕27號;通過安裝智能控製設備,監測照明設施運行參數,判別運行狀態,實現照明設施節能控製與分析,實現移動通信網絡的信號覆蓋和容量提升
魯數字〔2022〕28號,係統通過對接停車場內智能化設施對靜態數據及動態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實現對數據的統一管理,數據傳輸采用統一的數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