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將描繪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宏觀環境及市場驅力,剖析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麵臨到的核心數據問題,點出數據治理的戰略性與重要性,並確立數據治理的範圍原則,洞察數據治理的行業規模與供需市場,推出【數據工程】方法論,改變傳統方式規劃與實踐“兩張皮”、對業務感知弱、缺乏業務價值、數據管理缺乏體係等弊端,實現業務驅動、G效落地、價值體現、管理規範。並以製造業、能源業等行業場景為數據治理實踐樣本,呈現相關產業在數據治理的訴求、進程及方法,結合頭部公司標杆案例,後對中國數據治理產業的發展趨勢給出分析及建議。
附件:2024年中國企業數據治理白皮書-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治理的戰略性與重要性

【聲明:轉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新質生產力賦能工業 , 形成新製造、新服務、新業態 , 其中 , 新製造與新服務深度融合;基於G端裝備製造、電子元器件、消費電子三大大行業對新質生產力技術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梳理
55%的受訪者認為生產率得到了提G,這證明了數字化轉型對製造商的影響;41%的受訪者指出他們的舉措有助於實現流程自動化
幫助數據要素在設計,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優化,進一步降低數據應用門檻,提升數字化水平,保證數據要素更好推動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促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中國 AI 產業規模在這一年達到了 2137 億元,預計到 2028 年將增長至 8110 億 元, 五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30.6%,從智慧城市到自動駕駛,AI 正以其獨特的方式改變著世界
數據空間正在成為數據要素化發展新階段的新型空間形態;機械化和電氣化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一個以機器設備為基本組成單元的物理空間;數據企業等集合而成一種新型產業形態
企業圍繞數字化營銷,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經營管理三大方向,製定了按業務在線(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業務智能化三步走建設規劃,已基本實現了五個在線
實施財務雲項目,夯實數字化基礎;實施發票雲與研發 PLM 項目,擴展數字化應用;實施銷售服務一體化項目,提升數字化能力
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發布各類數據資源 1.5 萬類,累計支撐共享調用超過 5000 億次
數字要素驅動業分為互聯網平台業,互聯網批發零售業,互聯網金融業,數字內容與媒體業,信息設施基礎建設業,數字資源與產權交易業,其他數字要素驅動業7個中類,包含27個小類
數字技術應用業大類中,共包含軟件開發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業,互聯網相關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其他數字技術應用業等5個中類,包含了25個小類
數字產品服務業為D二大類,具體分為數字產品批發,數字產品零售,數字產品租賃,數字產品維修,其他數字產品服務業5個中類,其中包含10個小類
數字產品製造業共包含計算機製造,通訊及雷達設備製造,數字媒體設備製造,智能設備製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製造,其他數字產品製造業等6個中類,包含了51個小類